手机版

清明为何总是在阳历4月5日左右?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?

时间:2024-07-24 14:30:56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,天气不好仿佛成为了常态。这不,这几天无论是江南还是北方又都迎来了一波降雨。有些网友可能注意到为什么清明节每次都恰好在阳历的4月5日这几天,和阴历却对不上?毕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发明,而现在通用的阳历是古罗马人创造的,中国直到民国时期才开始采用。

实际上我国古代实行的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,准确来说属于阴阳合历,即阴历和阳历的合历。

在很久以前,古人为了方便计算时间,就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制定了一套历法,规定以月亮圆缺变化的一个周期(即“朔望月”)为一个月,因为月亮又被称为“太阴”,所以这套历法被称为“太阴历”,简称“阴历”。

但是大家都知道,阴历和现在的阳历每个月时间并不等同,因为月亮绕地球自转一周时间是27.32天,同时地球也在绕地月中心旋转,所以月亮的一个圆缺变化周期约为29.53天。这也是为什么阴历有的月份是30天,有的是29天。一年加起来是354天,和阳历差了整整十一天,这样下去,夏天过年指日可待。

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,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“置闰法”,十九年七闰,每十九年中,有十二年是平年,一年有十二个月,另外七年是闰年,一年有十三个月。这样就兼顾了四季的变化,保证春节只是在冬天,而闰年多出的一个月就加在某个月之后,叫“闰某月”,比如今年就有一个闰二月。

另外,伊斯兰教历法也属于阴历,但是因为没有闰月,所以伊斯兰教历中一年只有354天左右,这就使得伊斯兰教中的传统节日开斋节、宰牲节等,有时是夏天过,有时是冬天。

但万物生长靠太阳,古代中国作为农耕社会,最终还是要靠太阳的变化来指导农业生产。古人观察发现,天空中星象位置是固定不变的(其实也在变化,但幅度极小,可以忽略),而太阳的轨迹相对星象来说每天都略有变化,一年四季轨迹正好是一个圈,而这个圆圈就被称为“黄道”。

西方文化里将黄道经过的12个星座,称为黄道十二星座(实际有13个,包含蛇夫座的一部分),也就是现在年轻人津津乐道的十二星座。同时西方人将黄道十二等分,引入了黄道十二宫的概念,并借用黄道十二星座命名。

而中国古人把黄道二十四等分,每一等分点都有专门的名称,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二十四节气,即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
这二十四节气包含了自然规律的变化,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同时也体现了古人伟大的智慧。

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变化所制定,所以并不属于阴历,而是阳历的一种,所以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和现在通用的公历日期基本一致。

综上所述,我们中国的农历是阴历和阳历的结合,而传统历法里不仅包括农历,还有干支历及大量的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,古代帝王为遵循行为规范,便会颁布包含这些内容的历书,所以人们就把历书称为“皇历”,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,“皇历”又改为了“黄历”。而黄历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婚丧嫁娶、开业动迁等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