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(《惠崇春江晚景二首》赏析)

时间:2024-08-24 10:15:52


看看标题,我们首先要去认识惠崇,俗话说的好,不想做好诗人画家的和尚不是一位好和尚。惠崇就是一位擅诗画的好和尚。作为诗人,他专精五律,多写自然小景,忌用典、尚白描,力求精工莹洁,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;作为画家,北宋名家郭若虚评价他“工画鹅雁鹭鸶,尤工小景,善为寒汀远渚、潇洒虚旷之象,人所难到也”。

作为朋友的苏轼也为朋友的画作提了诗,也就是今天所要讲的题画诗——《惠崇春江晚景》。

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有两首,而我们所熟识的则是“鸭戏图”——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而“飞雁图”也是独有韵味——两两归鸿欲破群,依依还似北归人。

我们先来赏读“鸭戏图”。


惠崇春江晚景其一

宋·苏轼

竹外桃花三两枝,

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蒌蒿满地芦芽短,

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
疏落的翠竹、桃花的摇曳身姿,告诉我们春意虽不浓,却春到。早春的江水略带寒意,可好动的鸭子却急急地在江水中嬉戏游玩,先一步感受了春天的“暖”。

孟郊在《春雨后》说“何物最先知?虚虚草争出”,点出小草是春的使者,而苏轼诗中的春使则是鸭子。

诗的前两句通过视觉的变化(从江岸的翠竹、梅花到江面的鸭子),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。

诗的后两句仍然紧扣“早春”描写。满地蒌蒿、短短的芦芽,黄绿相间,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春江水暖时,江水中不仅有嬉戏的鸭子接收到了春的讯息,还有往上游游的河豚,也收到春天的消息。

苏轼,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,也是一位伟大的吃货,不对,他是美食的分享者。苏轼的学生张耒在《明道杂志》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,“但用蒌蒿、荻笋即芦芽、菘菜三物”烹煮,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。

由此可知,三四句的描写并不是惠崇诗画中的内容,而是苏轼的联想。这是他的联想,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浓浓的春天气息和勃勃的生命力。

虽惠崇的《春江晚景》这幅图早已不见,但是我们能从苏轼的诗歌中想象到早春时节的春景,品读中是各种的早春滋味。

接下来,我们再来品读“飞雁图”。


惠崇春江晚景其二

宋·苏轼

两两归鸿欲破群,

依依还似北归人。

遥知朔漠多风雪,

更待江南半月春。

#飞雁图#

首句“两两归鸿欲破群”苏轼便点出图画的内容——大雁北归,有几只雁依依不舍,差点掉了队。当然,在这首诗中,不仅只有图画的内容,还有他的联想。结合苏轼的一生,我们发现他的一生是由坎坷坎坷坎坷组成,当官之前,不是为了爸爸守丧三年,就是为了妈妈守丧,白白耽搁他做官的黄金年龄。当了官之后,因为自己耿直率真的性格,官路不是在被贬,就是在被贬的路上。由此,他想到了自己,就想到了“北归人”。

而诗歌的三四句,苏轼则将惠崇的“飞雁图”写活了,硬生生地将一幅静止的画变成了活动的录像,并赋予了大雁人的想法。“遥知朔漠多风雪,更待江南半月春。”大雁恋恋不舍的原因是什么呢?因为北方多风雪,想在温暖的江南多呆几日,半月即可,如果更多日子就更好了。小编私认为,看到北归的大雁,苏轼想到了自己,虽说被贬地方偏僻,自己身上贫困,可是相对于北边的朝堂来说,相对于自由自在。他赋予大雁人的感觉,其实则是自己的感觉。(如果有不同的意见,看客们可指出)

“飞雁图”与“鸭戏图”相比,略带一丝淡淡的忧愁。这也能够说明为何“鸭戏图”更被大家所熟知。也怪不得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会评价说“此是名篇,兴象实为深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