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登月火箭员怎么落地(阿波罗计划宇航员如何返航的?)

时间:2024-10-05 08:30:57

上个世纪美国登月,质疑声却延续到了这个世纪。到目前为止,人类一共成功登月6次,全都是来美国人,为什么就美国能登月,其他国家怎么就没人上去?

火箭在地球上升空,这个大家都能接受,但月球上没有发射台,没有那么多设施、后勤、准备,宇航员如何在月球上升空返回地球?这种看似显而易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,美国人在上个世纪是如何办到的?

土星五号

1967年7月16日,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带着阿波罗11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缓缓升空。

土星五号就是在现在也是“最胖”的火箭(自重最大,3000吨),运载能力达到几十吨(月球轨道45吨,近地轨道118吨),可以说是专门为登月定制的。目前,它的推力也仅次于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。可见美国当时的航天水平就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,这是必须要承认的。

把人和飞船带过去是没问题,但这么个大家伙,在地球上把它组装起来都费劲,月球上它是如何稳稳降落,又再次升空返回,燃料够吗?

过程

我们基于美国50年内不断爆出的登月细节,重新演示一遍过程,看看美国是如何完成的。首先大背景是地月系统,这个很关键。

1.火箭不断加速起飞,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克服地球的引力,部分推进器脱落,到达近地轨道,环绕地球。

2.到达既定近地轨道,再次加速克服地球引力,冲向最省力的地月转移轨道。

3.接近月球进入环月球轨道,绕月球并逐渐减速,让月球引力慢慢把它“拽下去”。

4.克服月球引力升空,环月,进入地月轨道,进入地球轨道,落入大气层。

出发时,进入月球轨道,一切都没有问题,很多国家可以办到,落到月球上,只要在环月轨道上减速,就是摔下去,那也算是下去了,关键点是怎么上来,这就要提到登月的一些细节了。

大部分人知道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插小旗,蹦蹦跳跳,晃荡了一圈,地上弄了点土“特产”,就回阿波罗号了。但实际上背后还有一个功臣,迈克尔•柯斯林,他也上了火箭,登月时这人哪去了?为何他没有走两步,千古留名一下?

如何回来?

实际上,他肯定是想的,不过为了大局,他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好返程班车,把所有人回家。

阿波罗号飞船分为指令舱、服务舱、登月舱,在去时的路上,进入地月轨道之时,指令舱与服务舱脱离了阿波罗号,来了一个“原地空翻180度”,进行反向对接。

登陆之时,指令舱与服务舱并没有下去,而是与登月舱分离,留在环月轨道转圈圈,而柯斯林就是留在了指令舱中,所以他无法出现在月球表面。

回家的班车是指令舱,因此回家的路程是从环月轨道发车的,而非月球表面,只要在月球轨道上进行加速就可以进入地月轨道。

整个登月过程,降落到月球表面与从月球表面升空是最难的。登月舱分为上升段与下降段,整个飞船下去再起飞是难以完成的,因此只让登月舱自己落地,相对于放了一个小型火箭下去。

登月部分质量的减小意味着升空时所需燃料更少。由于登月舱质量较小,因此不需要太大、太复杂的基地作为支撑,只需要一个相对简易的发射架。下降段在降落时通过燃料推进减速,缓落,升空时又充当小型发射架留在月球表面。

最主要这是在月球升空,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,而且月球体积更小,意味着环月轨道离地表距离更短,升空距离也就更短。

当上升段点火升空到达环月轨道时再次与指令舱对接,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带着土特产从上升段转移到指令舱中,指令舱与上升段脱离,服务舱点火加速进入地月轨道,抛掉服务舱,只剩下指令舱独自落入大气层中,至此土星五号最终只剩下指令舱返回。

地月背景的支撑

整个过程是在地月系统的背景下,地球引力大,逃逸速度大,月球引力小,逃逸速度小,在系统中地球主导了引力。

月球就像是在斜坡坡顶,一栋建筑的地下一楼,而地球是在坡底,一栋建筑的地下负十楼。你想带大量物质从地球到月球,你需要非常大的能量,首先负重(燃料与物质)爬十层楼梯到一楼,然后爬坡到月球一楼,你嫌背燃料太累了就把回家的燃料留在了一楼,然后你下楼了,扔下一部分物资,再爬一层楼到一楼,背上回程燃料燃料加速冲向出建筑,扔掉所有东西,一路下坡奔向坡底,用指令舱仅剩的燃料,减速掉回地下十楼的地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