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二,明天就是北方的“小年”,后天就是南方的“小年”了。再过一个礼拜就是举国上下的“大年“了。在外务工的都已经上路,有的在火车上,有的在轮船上,有的在飞机上,有的则坐着长途大巴,有的开着自家小车,也有骑摩托的,都正在急急忙忙往家赶,渴望着与家人和亲人的团聚。
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,这是“年”的气氛也开始浓起来,都在储备物资,准备年货,迎接家人的团聚。这几天,菜市场,马路上,超市里,人陡然躲起来。马路上车水马龙,菜市场人声鼎沸,超市里人头攒动。坐车赶路的,川流不息,不敢停留片刻;菜市场上卖年货与买年货的交易忙个不停;超市里买年货的,挑这选那,更是目不暇接,热那非凡。
这些都是为了什么?一个字“年”。在人们大肆忙“年”之际,我想请问,你知道哪些关于“年”的传说,过“年”究竟意味着什么?在我国春节过年历史悠久,“年”的文化也渊远流长。关于“年”的传说版本很多,不一而足。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个关于“年”的故事。
我分享的第一个关于“年”的传说是讲,在古老的时候,有一种叫“年”的凶猛怪兽,每到腊月三十,它就会窜进村子,觅食人肉,残害生灵。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,几个孩子正在甩牛鞭,在空中甩得噼啪噼啪地响,“年”进到村子后听到这种声音,不知是什么声音?就望风而逃了。“年”又窜到另一个村子,当钻到一户人家的火塘时,发现这户人家火塘里烈火熊熊,也害怕了,赶紧逃走;又到一户人家门前,看这户人家门前晾着大红衣裳,也不知此为何物,赶忙逃离。后来,又窜到一个村子,发现这里灯火辉煌,耀眼发光,刺伤了“年”的眼睛,“年”害怕极了,连忙抱头鼠窜。这几件事让人们了解了“年”的软肋,发现它怕声怕光怕火怕红色,就找了驱赶“年”的办法。每年腊月三十为了安度春节,过个好年,就燃放鞭炮,张灯结彩,悬挂大红灯笼,张贴大红对联和福字,火塘里燃烧器熊熊大火,防止“年”的破坏。久而久之,就成为了一种习俗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“年俗”。
第二个关于“年”的传说,‘年’来自农业记事。据说在很古老的时候,是没有“年”的概念的。后来,人们为了记事谷物生长的周期,把“谷熟”记为“年”。古文《说文.禾部》就有“年,谷熟也”的记载。到了夏商时代,有了夏历,古人以月亮的圆缺作为周期,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,每个月不见月亮的那个日子成为朔日。正月的朔日,成为岁首,是一年的开始,也叫做“年”。到了西汉的时候,“年”才被正式固定下来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还有一种传说,是讲在古代的时候,有一种头长独角的叫“年”的猛兽,每年腊月三十都会来残害村子里的大人和小孩,人们没到腊月三十只好逃离家园,躲到屋后的森林离去。这一年,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躲起来了,只有一个老太太在村子里留守。这时,村子里来了一个老人,老太太给了他一些吃的,就留她过夜了。在“年”到来的时候,老人在村子里燃放鞭炮,在门上张贴大红纸和点燃火烛的方法,把“年”给赶跑了。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,又为去赶“年”的怪兽,每年到了春节快过年的时候,就门外张贴大红对联,院内张灯结彩,火烛通宵明亮,后来就成为一种“年俗”。这个传说,和第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,在此不再多说。
在关于“年”的三个传说中,第一个和第三个,仅仅是传说而已,只能作为娱乐。而第二个传说,则与“年”有着某种关联。我对“年”的理解,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的意涵:
第一,春节过“年”意味着休息。春节这个时段秋收冬种已经完成,离春耕春种还有一段时日,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,忙碌了一年的人们,需要在这个时节进行休息,改善生活,加强营养,一蓄精养锐,再战来年。
第二,春节过“年”意味着庆贺。人们在一年中,经过辛苦的劳作,终于获得了很好的收成,大家应该趁农闲过年的机会,好好地庆贺一下。燃放烟花炮竹,张灯结彩,舞狮玩龙,披红戴绿,目的一个,都是为了喜庆,为了快乐。也为下一年打气鼓劲。
第三,春节过“年”意味着团聚。俗话说,麻雀都有个三十初一。过年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家人的欢乐团聚。一家人有务农的,务工的,经商的,求学的,或从事其他行业的,平常各奔东西,各在一方。只有春节过年的时候,大家才有时间有机会聚在一起,吃顿团圆饭,喝杯团圆酒,说说知心话,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温暖,享受天伦之乐,平时这种机会是很少的,也是难得的。
第四,春节过“年”意味着友情。在亲人朋友之间,平常大家都各奔前程,各奔东西,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办,没有很多时间相互走动、交流、分享,彼此联络感情。正好利用春节过年这个空档,亲人朋友之间有空走动走动,彼此加强交流,联络感情,分享平日劳动和工作的酸甜苦辣,分享一年的丰收与成果,分享彼此的经验与心得,在席间杯中,分享快乐,加深理解、理解与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