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雍和宫什么人不能去为什么(雍和宫是什么教?什么人都适合去吗?)

时间:2024-11-02 08:16:09

以前在北京时,国子监,北新桥那一带一到正月就堵得厉害,尤其初一,初五,十五,几乎是从凌晨就堵得象个大集,但这也阻碍不了逢庙就拜,烧香磕头的人们,因为那个位置有一座据说非常有灵光的寺院,雍和宫。那么,这雍和宫到底是什么教?什么人都适合去吗?

雍和宫怎么来的?到底是什么教?为什么没有寺或庙字?

古人取名字,大有意味,雍本意有安宁祥和之意,如诗句“皞皞变时雍”,指古代帝王德化天下,即使实施大变法,百姓也很安宁祥和地拥护。

当年胤禛还是四皇子时,位于当时紫禁城东北角的那一块他住的地方还叫贝勒府,到胤禛成为雍亲王,就叫雍亲王府,至其成为雍正后,搬进禁城,原来的王府成了行宫(帝王才有行宫),这座行宫就叫做了雍和宫。雍和宫取雍亲王的雍字,和取其本意,雍和表示安宁和睦,雍正的意思也即是以正大之道行天下和睦之事,起这个名字费了当时大学士们不少事。


所以雍和宫其实是行宫,在雍正还是雍亲王时,王府里就敦请了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僧人来讲经说法,其实是做给蒙古各部落看的,雍正什么教都涉猎,主要是为了统治服务,其实他本人应该是信道教。为什么请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僧人?

藏传佛教也类似于汉传佛教大乘八大宗,有各宗各派,格鲁派(黄教)亦是其中之一,一开始只局限于藏地,它的发展壮大,在于明末得到了蒙古部落的首肯,允其入蒙古各部传教,使得本来仅是藏传佛教一支的格鲁派(黄教)一骑绝尘,成为信众最多,影响最大的藏传佛教。

在历朝历代,到异地传教必须经过当地统治者的首肯,格鲁派(黄教)进入蒙古草原如是,后来进入中土亦如是,其实汉地一直是汉传佛教的天下,格鲁派(黄教)到清一朝开始东扩,主要是受益于当时的政治形势,清朝要笼络蒙古各部。


自古以来,中国的教都必须是为治理天下服务的,中国历朝历代没有成为政教主合一的国家,可以说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是做了好事的,是有贡献的,他们很清醒的认识到,所谓教派即是辅助王化,所谓“于王化岂曰小补之哉?即可一语道破。清朝是看中了格鲁派(黄教)在蒙古各部的影响,信者之众,地位之高,在蒙古各部落传播之广无出其右,所以才把格鲁派(黄教)引入,清朝开朝皇太极就曾说过一句,建一寺可胜雄兵十万,是很好的注脚。

雍和宫是在雍正死后,乾隆年间改为寺的,但没有正式命名!与其它寺院不同也不对外!与西安的草堂寺,罔极寺不同,虽然都是皇家寺院,但草堂寺与罔极寺是按照寺院规制建的,但雍和宫首先是贝勒府,雍亲王府,再到雍正皇帝的行宫,所以一直保留着雍和宫的称呼,否则按藏传佛教的命名,应该叫雍和召!只不过因为以上所说的原因,清朝请格鲁派(黄教)来这里讲经说法,后来僧人越聚越多,里面又没人住,一切规矩都按召庙的来,解放后,又对外开放,人们慢慢的把这里当作一座寺庙而已。


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里灵光?什么人都适合去吗?

信道的,信基督的,信这个,信那个的,都要去烧香,可不可以呢?当然是可以的,佛是最包容的,佛不管你下面跪的什么人,其实也不须看这若干种心。只要你自己觉得不矛盾就好。

北京就有白云观,信道的为什么不去那里拜祖师爷?非要来雍和宫?还大老远从外地来的,难道你当地的寺庙不能烧香吗?雍和宫旁边就是比雍和宫还早的柏林寺,为什么不去?在你心中佛也分大小吗?佛也分这里灵那里不灵吗?看这里人多,香贵,传说灵,串多,就都来,每个殿都拜,生怕佛看不见,猛往前挤,如果所求的事有点眉目了,就说灵,如果没有眉目,那是自己心不诚,来年再去,那你还没拜呢,就先落了下乘了,佛说,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见,不能见如来,佛都说得这般严重了,还不明白?


说雍和宫灵的,都是你传我传,其实追根溯源,要从乾隆开始,他曾说雍和宫这里是龙潜之地,主要因为他的父亲虽然是四皇子,但却最终在残酷的夺嫡之战中成为雍正帝,没有雍正,也就没有乾隆,所以乾隆对这里备加呵护,屡加扩建,那原来就在雍和宫诵经的格鲁派(黄教)喇嘛自然也是功不可没。

其实本质上来说,雍和宫从清朝开始就确立的它本来的地位,那就是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处”,属于太常寺管辖,类似于清朝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,其实本质上是一个衙门,类似于现在的宗教事务处。即使是现在,正式名称也叫做雍和宫藏传佛教博物院,当然,雍和宫现在的建制与一般藏传佛教没什么不同,也有住持。


如果真一心向佛,其实到哪个寺庙烧香都一样,也不一定非要去雍和宫。如果想要事事顺遂,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先做好一个人,普通人孝敬父母,不起恶念,不出恶言,当官的在这个基础上以国为重,心系百姓,就能事事顺遂!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,去雍和宫有什么用?去开个光,请个串有什么用?烧香时念念有词,心中千回百转的算计,这时雍和宫真灵验,会保佑你这样的人吗?那些每年在雍和宫里面烧香的那满坑满谷的人根本都做不到!如果做到了,也就不用去雍和宫烧香了!